第(3/3)页 “回宫!传赵铁柱、赵小满父子,两仪殿见驾!” 两仪殿内,炭火温暖,驱散了夜间的寒意。 赵铁柱和赵小满父子二人跪伏在殿中,身体因紧张而微微发抖。 赵铁柱额角见汗,赵小满更是头也不敢抬,只觉得御座上传来的目光如有实质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 “平身吧。”李世民的声音平和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。 “谢陛下。” 父子二人战战兢兢地站起身,依旧垂着头。 “赵小满,”李世民的目光落在那个瘦小却眼神清亮的孩子身上。 “朕听闻,你造出了了一样了不得的马具。马蹄铁。告诉朕,你是如何想到要造这样东西的?” 赵小满深吸一口气,努力回想恩师平日的教导,组织着语言,声音虽带着少年的稚嫩,却尽力保持清晰。 “回……回陛下。小的……小的在恩师教导下读书识字时,恩师曾言,世间万物,皆有其理,知其理,便可加以利用,造福于人。” “恩师……恩师曾以人需穿鞋履保护双足、行路安稳为例,讲解‘防患于未然’的道理。” 他顿了顿。 “小的……小的后来观察宫中之马,见其蹄甲虽硬,但奔走于碎石硬地,日久亦会磨损、开裂,甚至……甚至染病废弃。” “便……便想到,人无鞋履,赤足行于荆棘,必然痛苦难行。” “那马……马儿是否也可为其‘双足’穿上‘铁鞋’,加以保护?” “于是……于是便试着画了图样,求阿耶和将作监的叔伯们帮忙打制……” “好!好一个‘人穿鞋’!” 李世民抚掌赞叹,眼中赞赏之意更浓。 这番解释,合情合理,源于生活观察,又经过思考提炼,绝非凭空妄想。 这赵小满,确实是个有灵性的匠才! “赵铁柱,你教子有方啊。” 李世民看向一旁激动得满脸通红的赵铁柱。 赵铁柱噗通一声又跪下了,声音哽咽。 “陛下谬赞!小人……臣不敢居功!全是太子殿下恩典,提拔臣,小儿……小儿更是蒙李师不弃,悉心指点,才有今日些许微末之思!” 李世民点了点头,这对父子他确有印象。 当初太子力排众议,将一名普通铁匠擢升为将作监直官,还在朝中引起过一些非议。 如今看来,太子倒是颇有识人之明。 “嗯,太子确有识人之明。” 李世民淡淡说了一句,随即话锋一转,目光重新锐利地看向赵小满。 “赵小满,朕问你,教你读书识字、授你这些道理的恩师,究竟是何人?” 赵小满抬起头,脸上带着纯粹的尊敬,清晰地回答道。 “回陛下,是东宫司仪郎,李逸尘,李师。” “李逸尘……” 李世民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,眉头微蹙。 他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,似乎在哪里听过。 片刻,他想起来了! 前些时日,太子整顿东宫文书,提高效率,采用“分类归档”之法,据奏报便是由此人提出并推行。 当时他觉得此法甚好,还特意将李逸尘叫来,在两仪殿中推行了此法。 他还嘉奖了其父李诠,将其擢升御史。 竟然又是他? 一个东宫小小的司仪郎,先是提出了精妙的文书管理办法,如今,竟然又间接点拨出了足以改变骑兵格局的神奇马具? 李世民靠在御座之上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,目光深邃,久久不语。 殿内一片寂静,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。 赵铁柱和赵小满屏息凝神,不敢打扰。 许久,李世民才缓缓开口,声音听不出喜怒。 “朕知道了。你二人下去吧。赵小满献器有功,赏绢百匹,金十斤。” “谢陛下隆恩!” 赵铁柱拉着儿子,激动地叩首谢恩,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两仪殿。 空旷的大殿内,只剩下李世民一人。 “李逸尘……”他再次低声念出这个名字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