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逸尘目光沉静,开始深入剖析。 “殿下,战争并非只有全面开战与按兵不动两种选择。在这两者之间,尚有许多文章可做。” 他稍作停顿,让李承乾消化一下。 “首先,臣断言,即便陛下决心已下,现在,也绝无可能立刻发动大军远征。” “粮草辎重需要时间调集,兵马需要时间动员,路线需要时间勘探,更重要的是,冬季用兵,乃兵家大忌。” “辽东苦寒,士卒未战先冻毙者恐十之一二,此非仁君所为,亦非智者之选。” “因此,最快,也需等到来年开春,三月之后,方可用兵。” 李承乾也知道这一点。 “先生是说,我们至少有四个月的时间?” “不错。”李逸尘肯定道。 “这四个月,绝非坐等。而是我们主动运作,为将来可能的大战做准备,甚至……尝试以更小的代价,达到削弱高句丽的目的。” “具体该如何做?” 李承乾身体前倾,急切地问道。 “其一,分化瓦解,攻心为上。” 李逸尘压低了声音。 “泉盖苏文虽弑君上位,但其国内绝非铁板一块。高建武为王多年,岂无忠臣旧部?” “那被扶上位的高藏,甘心永远做一个傀儡吗?” 李承乾若有所思。 “先生的意思是……秘密联络高句丽内部反对泉盖苏文的势力?” “正是。”李逸尘点头。 “殿下可奏请陛下,派遣精干机敏之士,或利用商队掩护,或通过第三方渠道,秘密潜入高句丽。” “接触高藏王以及那些对泉盖苏文不满的贵族、将领。” “向他们传达大唐的态度,表明大唐只针对泉盖苏文弑君之罪,并非要与整个高句丽为敌。” “许以承诺,若能除掉泉盖苏文,拨乱反正,大唐愿与其结盟。” 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冷光。 “甚至可以秘密提供一些援助,例如……钱粮,或是他们急需的某些物资。” “目的只有一个,挑动其内斗,让泉盖苏文后方不稳,无暇全力对外。” “若能使其内部生变,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,岂不远胜于劳师远征?”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,这确是他未曾想到的角度。 “此计大妙!只是……这秘密联络、援助之事,风险极大,若被泉盖苏文察觉……” “所以必须隐秘,且要通过多重掩护。” “此事可由陛下亲掌,或交由可靠之心腹大臣负责。” “东宫不宜直接插手,但殿下可在陛下问策时,提出此议,以显殿下思虑之周详。” 李承乾连连点头,将这一点牢牢记住。 “那其二呢?” “其二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 “高句丽城池坚固,尤以辽东城、安市城等为甚。前隋大军多顿兵于坚城之下,久攻不克,耗尽了锐气与粮草。” “我朝若欲征讨,必须在攻城器械上有所突破。” “先生是指……让工部加紧研制新的攻城武器?” 李承乾立刻联想到了段纶和赵小满他们。 “正是。”李逸尘肯定道。 “殿下可督促工部,集中匠作之力,参考前朝得失,改良投石机、攻城车、云梯等物,或可尝试研制一些……更具威力与效率的器械。” “例如,能否造出投射更远、更准,石弹更重的巨型投石机?” “能否造出更加坚固、能有效防御箭矢滚木的攻城槌车?” “此事,工部已有革新之风,正可借此机会,大力推动。” “若能在战前有所成就,必能大大减少我军攻坚之伤亡,缩短攻城时间。” 李承乾眼中光芒更盛,工部是他直辖,若能在此事上立下大功,无疑能极大增强他的资本和话语权。 “学生明日便召段纶来见,亲自督办此事!” “其三,” 李逸尘的声音变得更加凝重,目光直视李承乾。 “殿下自身,也需有所准备。” “孤?”李承乾一怔。 “先生之意是?” 第(3/3)页